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Windows CE下的串口通信编程
阅读量:2377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5-10

本文共 330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1 分钟。

现在大多数的 电脑都没有外置串口,这不奇怪,因为有更快更稳定的接口代替了串口。不过基于 CE的设备仍然保留着串口,而且目前看来串口的地位暂时不会动摇。目前流行的基于CE的设备很多都具有像导航、打电话等功能,而 、GSM/GPRS模块都是外置串口的终端设备,你想不用串口都不行。
  上面我说了我有着自己的观点,我的观点就是不要把串口 封装成类。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要把串口封装成类呢。把一个事物封装成类,那这个事物就一定是不易改变的,如果每次编写都要修改,那封装成类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。设想如果MFC类总要改变的话,那我们用MFC编的程序也要修改同样次数了。如果编写超级终端一类的程序倒是可以将串口封装成类,因为超级终端只管输入命令和显示输出数据,不对输出数据进行处理,那读串口的函数就可以一直使用而不必更改。但事实上串口通信大多数用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,需要对终端设备返回的数据进行处理。而返回的数据在什么时间返回、数据量的大小不是确定的,非要封装成类难度很大。
  正如CE的帮助文档所说,串口通信是最简单的通信之一。稍麻烦的是在读数据方面。
  一、打开串口

hSerial = CreateFile(L"COM1:", GENERIC_READ | GENERIC_WRITE, 0, NULL, OPEN_EXISTING, 0, NULL);
if(m_hSerial == NULL)
{
 ///L"串口打开失败";
 return;
}
///配置串口
DCB PortDCB;
PortDCB.DCBlength = sizeof(DCB);
// 默认串口参数
GetCommState(hSerial, &PortDCB);
PortDCB.BaudRate = 115200; // baud
PortDCB.ByteSize = 8; // Number of bits/byte, 4-8
PortDCB.Parity = NOPARITY;
PortDCB.Sto its = ONESTOPBIT;
if (! SetCommState(hSerial, &PortDCB))
{
 ///L"配置串口失败";
 return;
}
配置超时值
COMMTIMEOUTS CommTimeouts;
GetCommTimeouts(m_hSerial, &CommTimeouts);
CommTimeouts.ReadIntervalTimeout = MAXDWORD;
CommTimeouts.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= 10;
CommTimeouts.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= 10;
CommTimeouts.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= 50;
CommTimeouts.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= 100;
if (!SetCommTimeouts(hSerial, &CommTimeouts))
{
 ///L"不能设置超时参数";
 return;
}

  CE的串口 不支持重叠,这个大家都知道的。这样的话收和发就要分开。要接收串口数据就必须创建一个线程专门用于接收数据。串口的配置不需要设置很多参数,默认的配置大部分是不需要修改的。一般改动就是波特率、位数、奇偶校检等几项。超时值是需要改动的。ReadIntervalTimeout是指两个字符传送之间的超时时间。一次写操作的超时时间等于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乘以 要发送的字符数加上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。 单位是毫秒。读操作的超时和写类似。所以设置超时是一个关键。设置太小可能丢失数据。

 

二、关闭串口

  关闭串口用关闭句柄函数。

if(hSerial != NULL)
{
 CloseHandle(hSerial);
 hSerial = NULL;
}

  三、向串口发送数据

WriteFile (hSerial, // 句柄
 &Byte, // 数据缓冲区地址
 nByte, // 数据大小
 &dwNumBytes, // 返回发送出去的字节数
 NULL // 不支持重叠
);

  向串口发送数据一般都会成功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终端设备需要一定处理时间或者称反应时间的话,那么两个写操作之间一定要注意时间间隔不能太小。具体的时间由终端设备的反应时间和缓冲区大小有关。
  四、读取串口数据
  串口麻烦就麻烦在读取数据上。除了考虑及时的读取数据外,还要解决接收到的数据的处理工作。如果在读取串口数据的线程中安置数据处理工作,那么可能会丢失数据(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但是没收到),也有可能不会丢失(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的时间、大小都是确定的)。如果肯定接收的数据在处理工作结束后终端设备才发送数据,那么完全可以将数据处理工作放在读取串口的线程中。对于及时的读取数据,下面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:

*** 假设接收的都是字符 ***
UINT ReadThread(LPVOID pParam) 接收串口数据线程
{
 HANDLE hPort = *(HANDLE*)pParam;
 BYTE Byte;
 int iCounter = 0;
 DWORD dwBytes;
 char ReceiveBuf[1000]; ///缓冲区的大小
 SetCommMask (hPort, EV_RXCHAR); ///只接收字符
 while (hPort != INVALID_HANDLE_VALUE)
 {
  DWORD dwCommStatus;
  WaitCommEvent(hPort, &dwCommStatus, 0);
  SetCommMask (hPort, EV_RXCHAR); ///重新设置要等待的信号
   接收数据
  do
  {
   ReadFile(hPort, &Byte, 1, &dwBytes, 0);
   if(dwBytes == 1)
   {
    ReceiveBuf[iCounter++] = Byte;
    if(iCounter == 1000)
    {
     ///L"接收缓冲区已满";
     return -1;
    }
   }
  } while (dwBytes == 1);
  if(iCounter == 0) 没接到数据
  {
   continue;
  }
  //保存数据
  char* pTmp = new char[iCounter + 1];
  if(pTmp == NULL)
  {
   ///L" 不足,接收串口数据线程关闭";
   return -1;
  }
  memcpy(pTmp, ReceiveBuf, iCounter);
  pTmp[iCounter] = NULL; 字符串结尾
  创建新线程处理数据
  AfxBeginThread(ProcessData, pTmp); 在ProcessData函数中处理数据。别忘了delete[] pTmp;
  iCounter = 0; 清空计数器
 } ///end while
 return 0;
}

  在ReadThread的代码中,对接收数据后的处理采用另外一个线程来执行,这种解决方法不适合所有需要,只适合读取终端设备返回来的少量数据。 者要编写串口读线程代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另外如果想在任意时刻停止读串口线程,应该按如下形式调用函数:

SetCommMask(hPort,EV_RXCHAR|EV_TXEMPTY);

  EV_TXEMPTY表示当输出字符都发送出去作为一个事件。那么我们可以发送任意一个字符,这个字符发送出去后WaitCommEvent就返回。

 

原文链接:

转载地址:http://nqlxb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CPU多级缓存与缓存一致性
查看>>
jvm内存模型
查看>>
Hadoop RPC使用
查看>>
java死锁定位与预防
查看>>
hadoop HDFS机架感知
查看>>
Hbase完全分布式环境搭建
查看>>
mongodb单机环境搭建
查看>>
Redis简介
查看>>
Redis日常命令总结
查看>>
mongodb简介
查看>>
mysql基础教程 -- 插入,更新与删除
查看>>
mysql基础教程 --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
查看>>
Java CyclicBarrier使用
查看>>
Java CountDownLatch使用
查看>>
zookeeper 实现master选举
查看>>
mysql基础教程 -- 事务
查看>>
Redis数据库篇 -- 慢查询
查看>>
JVM内存分区与垃圾回收算法
查看>>
hive 环境搭建
查看>>
YARN 架构概述
查看>>